他心中寂寂地冷下去,只觉得阳光明朗,打在身后,将金殿照的亮堂。他抬头对上皇上的眼睛,心中忽地静了下来,仿佛这许多年从未想的如此清楚过,他心道横竖都是一死,凭什么白白做了他人的替罪羊。
他深吸了口气,却冷冷道:“陛下之失,为何要推卸于众臣?兖州惨案由瑞王一手策划,经贵妃之手递于侯府,见前朝与后宫勾结,残害衡国公府。陛下自私凉薄,瑞王与您一脉相承。纵观京城朝堂之变故,太子之叛,瑞王之祸,难道都不是陛下私心纵容的下场?陛下不愿意面对,却何以在此怪罪臣等呢!”
此言一落,殿中立刻暗暗地骚动起来。朝中只知萧临彻赴兖州抗旨不回,却全然不曾想到他身后竟还压着这样的冤案。众臣惊诧不已,顾不得畏惧便轻声议论起来。盛江海手持拂尘,站在玉阶旁冷冷的看着殿中的变故,没有发出任何阻拦。
皇上弯腰瞪着闻侯,气的脸色涨红,低声道:“好,你们今天一个一个的,真是好得很。”
他直起身来,蹒跚着走到殿中,越过人群把目光落在阎止身上,喘着气点他出列。阎止没有说话,只是站出来垂目拱了拱手。
“萧临徵,”皇上气得满面通红,花了半刻才喘平了气,用手指着他用力地点了点,言语间充满了恨意,“漓王之子,阎珩抚养,寒昙为师,是朕小看你了。今日种种,都是你一手策划好的吧?”
阎止缓声道:“长辈们教导凛川明辨是非。然无法度不言朝,无纲纪不言堂,陛下又颠倒黑白,难道能把今日朝中众臣赶尽杀绝不成!旧案当前,我只是想问一句陛下,您到底在惧怕什么呢?”
皇上指着他手指发颤,向外怒喝了一声:“禁军何在!”
咚——咚——兵甲铿锵的脚步声踏在金殿的长阶上,如同天边的阴云,黑压压的兵甲自殿外缓缓压入,封住了大殿的出口。长戟冰冷的锋刃在日光下闪着寒芒,只听卫队长一声号令,甲胄与铁枪锵然碰撞,整齐划一地指向金殿之中。
群臣紧跟着骤然变色,殿内霎时间安静了下来。
“萧临徵,”皇上又看向他,恨恨地威胁道,“收回你今日所言,看在你父亲与平王的情分上,朕不治你的罪,今日之事我也可一笔勾销。但是如果你非要继续问下去,不要怪我不念手足之情。”
“情分?”阎止一瞬不瞬地盯着他,冷淡地说:“手足之情,同袍之义,陛下何曾顾及过?衡国公府之祸源于朝中奸佞。那我倒要问问陛下,我的父母是怎么死的?”
皇上闻言脸色猛然一变,转身踉跄着走回玉阶上。他颤抖着手四下寻摸着,将案上的折子哗啦啦扫落在了地上。他支着桌案猛喘了两口气,忽而回头紧紧地盯着旁侧的兵器架,走上前去唰地一声抽出了架上的佩刀。
刀鞘自架上滑落,磕在澄泥砖上发出一声钝响。铁刃一寸一寸地刮过地面,在地上拖出弯弯曲曲的白痕,如同积攒数年又难以言明的爱恨。皇上的眼尾绷得发红,鬓发凌乱的散下来,神情愤怒而阴鸷。
林泓心道不妙,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,只见佩刀带着风声下落,皇上毫不犹豫地将冷刃架在了阎止的脖子上。
兖州城外火炮煊天。烈日当空,粘稠的空气中浸满了焦土与血腥的味道,将众将心中的压抑与杀气拉到了极点,今日城下焦灼,必见分晓,双方已到了殊死相抗的时候。
一场大战从黎明持续到了天光大亮,城墙之外的瓮城被西北军的炮火轰了个粉碎,此时只余下断壁残垣。军中忽的有人号令冲锋,士兵如潮水一般自乱石之中直冲而过,直杀到兖州城门外。
投石车在纵横的箭雨与炮火间缓缓而行,将一块巨石重重地投在兖州城的城门上,发出轰隆一声巨响。撞门柱紧随而上,众军合力喊着号子,对着城门用力撞了数下,整座城墙摇摇欲坠。
就在这时,只听嗖嗖几声破空之声,羯人的箭雨忽然从背后杀来,将撞门队伍向后逼退了几步。但就在这停顿的片刻之间,几乎要被撞开的城门忽然动了。只听吱嘎吱嘎刺耳的响声,两扇腐旧的铁门向外缓缓而开,数十支白羽箭遮天蔽日,如落雨般从中飞坠而出。
一人身跨白马,肩披银甲长剑,领在前面一跃而出,正是萧临彻。他跃马提缰一剑劈出条生路,骏马前蹄落下,将西北军压制到百步之外,回身摆尾临光而立。
星夜城墙之上,他见三支飞箭近在眼前,挥刃要打开却知已来不及躲避。就在这瞬息万变之间,裴应麟从旁猛扑而上,把他摁倒在地上,带着他躲开了两支箭。最后一支避无可避,正中裴应麟肩头,血流如注。
裴应麟疼得当场倒在地上,被萧临彻拖着带回了房中。但沙场不容他休整,只得简单包伤止血,又在外面着了甲,此时正跟在队伍最后。
西北军受阻稍退半步,重整队形复又厮杀上去,两侧顿时喊声震天。
头顶烈日高悬,金枪在照耀下闪着刺目的白光,当空与长剑相抗,两柄好兵器交刃在一处,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脆响。萧临彻手中攻势不减,剑尖始终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