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费尽心思去引导,直接了当的控制起效最快,做起来也轻松多了。
&esp;&esp;然而他看汗阿玛的态度,似乎并没有反对太子,甚至若有所思,似乎真在考虑这里面的可行性。
&esp;&esp;胤禛皱了皱眉:汗阿玛受太子影响的不轻。
&esp;&esp;胤禔也提出异议:“何必花心思去将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弄的那么麻烦?”
&esp;&esp;胤礽笑道:“当然是因为这件事很有挑战性啊!从古至今从未有人做到过,到了大清却有了,岂不是开了历史先河?日后史书上记录,也会说汗阿玛是开明之君,广开言论在自古都是一种美名不是吗?”
&esp;&esp;为了大清的未来,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,他们麻烦一些,子孙后代们就轻松一些。
&esp;&esp;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小美兴奋地摇尾巴,夸奖他:连“广电总菊”的前身都想出来了,真是聪明的大朋友。
&esp;&esp;但从小美的反应来看,胤礽知道,自己所坚定要走的路是正确的路,是符合到达未来发展的路。
&esp;&esp;康熙道:“老三老四呢,你们怎么说。”
&esp;&esp;胤禛憋了一肚子话想要与太子说,他反正是不赞同太子的观念,对待天下人可不能宽容,宽容了反而会让有反心的人得到机会,宁可错杀都不放过,这就是他执政的理念。
&esp;&esp;他先去看胤祉,想等着他快点说完,自己酝酿起了腹稿,打算模仿一下四岁时太子那天真无邪的口吻,去将事儿给戳到点子上。
&esp;&esp;胤祉犹豫了下,很没有原则地说道:“虽然儿臣没有听懂,但是儿臣觉得太子二哥说的有道理!”
&esp;&esp;没听懂却觉得有道理,这又是个什么说法?
&esp;&esp;康熙语塞了一瞬,瞅瞅老三老四两个小豆丁,无奈道:“罢了,朕问你们做什么,老大还懂事一些,你两还那么小,跟着好好学就是了。”
&esp;&esp;胤禛的胸口闷了一瞬,一肚子话憋着,却让老三给放了个无形的塞子堵住了嘴,难过得不行。
&esp;&esp;胤礽见他神色有异,好奇问道:“四弟弟是不是有话想要说?”
&esp;&esp;康熙瞥了胤禛一眼:老三都不懂,老四更愚笨一些,能懂什么?
&esp;&esp;胤禛被康熙这一眼看得心头一凉,顿时清醒过来。
&esp;&esp;不能说,说出口了,汗阿玛必定会注意到他身上的违和感,因为他是太子教出来的弟弟,从小就受到太子的影响,又怎么会懂那些帝王心术?
&esp;&esp;尽管心里憋得慌,胤禛仍屈服于形势,蔫巴巴地低声道:“儿臣也觉得太子二哥说得对。”
&esp;&esp;今日商谈一番,已经令康熙大致摸透了几个儿子之间对待此事的态度,很快,帝王便将此事略过,与众人说起了新年后该做些什么安排。
&esp;&esp;“保成之后会由朕派去礼部做事,保清现在在兵部学得不错,你们二人好好在上书房学,等五阿哥、六阿哥来进学了多带带他们,朕会定期来抽查你们的课业。”
&esp;&esp;待两只小阿哥乖乖应下,康熙这才说起了后宫年宴之事。
&esp;&esp;后宫年宴没有朝臣,是帝王与家人一同聚餐的宴席,太皇太后与皇太后都会出现,后宫妃嫔们争相斗艳排序座位。
&esp;&esp;公主们本是不参与年宴的,考虑到几位公主年长一些,长公主又到了待嫁的年纪,这一回帝王还叫上了公主们参宴,让平日里没什么交集的阿哥与公主们互相认识认识。
&esp;&esp;大公主是养女,亲生父亲是恭亲王常宁,文文静静的少女,已经十三岁了。
&esp;&esp;二公主是胤礽幼时在荣妃娘娘那儿见过的,长相俏丽可爱,许时幼时身边奶娘被处置留下了心理阴影,让她对胤礽有些惧怕。
&esp;&esp;三公主九岁了,坐在她的母亲兆佳氏身边,四公主最小了,就是个软软的白团子,什么都不懂。
&esp;&esp;阿哥们对公主们的兴趣不大,认识个面熟就是了。
&esp;&esp;比较可惜的是德妃娘娘刚生下的小公主夭折了,这回看德妃娘娘,脸上涂着白白的粉,画着显气色的妆容都难掩憔悴。
&esp;&esp;往年的这个时候,胤礽不是在皇陵里待着,就是给康熙拎去招待朝臣了,他尤记得幼时也给汗阿玛带来参加过后宫的年宴,但是那时候还听不懂大人们说的话,只觉得后宫娘娘们说话温声细语,都笑咪咪的,每一位都很和睦。
&esp;&esp;现在长大了,学多了,再听娘娘们与太皇太后、汗阿玛说话,互相